>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热点人物 > 陈立清大师传奇人生(六)(正文)

陈立清大师传奇人生(六)

2014-10-03   张希诚
核心提示:陈立清与徒弟李体育 ​ 为人师清风亮节 夕阳红壮志不移​ ​ 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一九四一年我在开封女师毕业后...
  
 

 

陈立清与徒弟李体育

 
  ​    为人师清风亮节  夕阳红壮志不移​   
 
   ​    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一九四一年我在开封女师毕业后,因家乡沦陷,不愿为奴,经洛阳,走平凉,以教书为业。解放前夕迁居西安,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在任课之余、退休之后,一直钟爱武术,从未停止习练和义务传授陈氏太极拳,潜心从事武术教学、科研工作六十多年。我的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及日、美、东南亚、港、台等国家和地区,他(她)们在各项武术比赛中,大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所以,我年轻时人们一直喊我陈老师,退休后人们喊我“陈老”。
 
  ​    为人师,就该当楷模。我一生不畏权势,不贪富贵,追求为人正直,浩然正气,清风高洁,以拳拳之心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在外界人士眼里,我教拳六十载,弟子成千上万,四处被邀请武术表演,一定是腰缠万贯的老太太。是的,如按正常收费标准来算,我何止是百万富翁!然而,我对我所做的一切甘心尽义务,对一些很困难的徒弟还给予资助。我的家庭经济状况也只是一个温饱型的平民生活水平。温县陈家沟村老家,我没有片瓦。婆家温县北平皋村本也没有片瓦,是一九九O年我在村里义务授拳时,村民们多次请求我留下居住,为教拳方便,我出资几千元,徒弟们义务出工,盖起了一座简易的三间平房(二000年秋天,笔者第一次走进这座房见到陈大师时,真为一代太极宗师的清贫所感动)。我在西安的家,住的是公家楼房,也比较简陋。二00一年,西安《华商报》记者来我家采访时,曾在报上这样报道:“在从来没有装修过的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屋子里,除了一台21寸普通彩电外,再没有值钱的东西,破旧的家俱摆放得整整齐齐,全室清洁卫生,一闻屋子里留下一块空地,长期供前来学拳的人使用”。(笔者在此屋曾住过几次,每次面对这位满头银发、精神镬铄、声如洪钟、热情豪爽的老人时,我对大师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崇高品质肃然起敬!)​
 
  ​    我知道武术界和许多来过我家的人都说:“陈老太贫寒了”。可他们也应知道,我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辈子追求金钱富贵的人,到离开人世时,你又能拿走多少?我现在每月只有800多元的退体工资供我们老俩口生活,但国家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武术界人士对我的尊重,是百万富翁能买到的吗?这样巨大的精神财富靠什么得到?靠个人的努力,靠对社会的贡献。也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满足,在我的暮年岁月,别是在西安萃华武术馆成立后,为弘扬太极拳事业,使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
 
 


​    ——一九八四年,担任《太极神功》影片武术顾问。我应香港凤凰电影制片公司邀聘,当年随摄制组南征北战、精心设计并苦教演员们的太极武打动作,把陈式太极拳大架、小架同时搬上了影幕,使陈氏太极拳享誉全球。然而,由于全身心地投人教练工作,在一次十分疲倦的演练中,我的膝盖骨受伤,留下了“后遗症”。​
 
    ——一九八五年,应邀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在日本走访了武术界人士,表演了陈氏太极拳大、小架及有关器械,展示了太极拳的雄风神威,受到日本武术界的称道,“空手道馆”授予我“中国女杰”称号,不少日本人纷纷当场磕头拜师学艺。这一年,我还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在武术比赛中获一等奖。
 
​    ——一九八六年,被聘为国际太极拳修练导师。这年,我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太极拳修练大会,会上进行了太极拳表演,并被聘为导师。同年应邀参加首届全国太极拳研讨会,在会上发表了“试用科学原理剖析太极拳的松、柔和技击”论文,受到与会人士高度评价。
​    ——一九九四年,被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太极拳大师”,兼任副秘书长、顾问。在此前后的太极拳年会上,我为家乡开好太极拳年会作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并作了大量的各派太极拳协调合作工作。
 
​    ——二OOO年,发起并主持操办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立碑活动。为纪念陈氏九世祖陈王廷诞辰四百周年,一九九九年,我就开始筹划并发起了这一活动,我首先带头捐款,随后太极拳界人士和我的弟子们共两百余人积极响应,共集资两万多元。为选择石碑,我带着几个弟子走遍平凉崆峒山,又到太行山。最后选出一块三米多高的优质石料,经石匠精心加工而成。二OOO年八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人士在陈家沟举行了揭碑仪式。这件事是对太极拳创始人艰苦创业精神的缅怀,也是我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的微薄贡献。
 
​    ——二OO一年,出版《陈氏太极拳小架》一书。中年时期,我曾有志收集耳濡目染的有关太极拳资料,想有朝一日结合教拳的体会整理成册,奉献社会,可惜“文革”中家受冲击,十年心血化为乌有。武馆成立后,欢聚一堂的拳友们向我提出一个共有的问题“陈老,您现已是‘国宝’,承袭陈氏太极拳大、小架,各种拳械掌握最全,传拳六十余年,为什么不写本书,为后人留点东西”?他们热忱、诚恳与期盼的眼神一直在鼓励、鞭策着我。经数年耕耘,终于在二00一年初,全国迎接二OO八年国际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之际书成稿。但出版时遇到资金困难,西安《华商报》、《今早报》记者在报上以“八旬老太出书迎奥运”、“谁援八十老太出书?”为题报道了我出书的消息和我的经济状况后,很快在一些友好人士和部分弟子的大力支持下,《陈氏太极拳小架》一书于当年七月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回忆往事,我庆幸有许多想都想不到的事,都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是时代造就了我,是党和国家造就了我,是长期习练、传授太极拳的毅力造就了我。现在,我身体状况依然良好,我坚信太极功夫会使人延年益寿,我并不觉得老,我会为太极拳事业付出毕生的努力。  (全文完)​​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584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