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热点人物 > 李连杰:我和我追逐的梦(正文)

李连杰:我和我追逐的梦

2014-07-21   网易财经综合
核心提示: 在达成对武术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对普及推广不相违背的前提下,李连杰发现,太极完全可以作为求证中国武术商业化、产业化的先行试...
  

 

 
       在达成对武术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对普及推广不相违背的前提下,李连杰发现,太极完全可以作为求证中国武术商业化、产业化的先行试点,走出一条市场化新路。
       终于,在学术界、理论界、武术界、商界的多方支持之下,对于那个已经思索多年、熟知前因后果的梦,李连杰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幅令自己满意的画面。
 

 

       李连杰是记者见过的第一位说到兴起时会不由自主盘腿坐在沙发上的采访对象。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不仅显露了他武术运动员出身、且常年坚持习武的事实,还流露出这位影视红星、壹基金创始人的随性与天真。
       从16岁拍摄电影《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到后来成为国际功夫巨星,再到以公益慈善组织创办人身份频频亮相文化、经济各种圈子,李连杰的一生充满了对自我的挑战。
       而如今,坐在记者面前的李连杰,再次转换身份,开始以“太极禅”文化体育产业发起人的视角运筹帷幄,也算是一头扎进了企业家的队伍。
 

 

       “太极禅”是三年来,李连杰倾心其中,全力推动的一项全新文化体育产业。李连杰希望,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太极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优势,通过商业化、产业化运作,打造出一个中国自己的文化体育产业。同时,在市场化的之外,“太极禅”还能够代表中国向全世界诠释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中国符号”之一。
       李连杰对太极禅的爱显而易见。尽管,匆匆走进办公室时还面带倦意,但一说起太极禅,他立刻兴致盎然。
 

 

       在李连杰看来,武术已经深深渗透进自己的血脉。作为毕生的追求,将武术发扬光大成了自己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但令人遗憾的现状是,至今,中国的武术仍处在“捧着金饭碗要饭”的阶段。在信息时代,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思想与实践结晶,反而成了一个梦。
       随着历史的进步,如今的武术更多转向了运动竞技领域,演变为职业化、专业度很高的小众人群的专属运动,曲高和寡。这种距离产业化尚远,无法与国际通行的商业化操作接轨的现状,成了武术产业化方面的深深遗憾。反观瑜伽、跆拳道、空手道等西方的民族文化精髓,随着产业化运作的稳步发展,期体系也在日益壮大。
 

 

       对此,李连杰心有不甘。
       于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李连杰与中国武术界的最高管理机构——中国武术院的领导、专家、前辈及武术界诸多“九段高手”,就武术产业化的命题做了深入探讨。在达成对武术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对普及推广不相违背的前提下,各方纷纷同意,太极完全可以作为求证中国武术商业化、产业化的先行试点,走出一条市场化新路。
       复杂,是中国武术的特点。这在过去是优点,而现在,对于推广来说,则是弊端。现代人的需求非常简单,大而全的复杂概念没办法满足其点对点快速解决问题的诉求。反而是西方的汉堡包、肯德基、可口可乐、星巴克⋯⋯环节简单,文化单一,更容易被接受。
       针对这一特点,在纷繁多样的中华武术海洋中,李连杰化繁为简,提炼出“太极禅”作为推广的试金石,并欲借助产业化、商业化的包装与运作,让武术之花重新绽放。
 

 

       在李连杰看来,太极禅的产业化运作,相当于对太极武术的一种改革,改革中,一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质疑是一定的,与传统有别也是正常的,因为太极禅并不是对太极拳的简单再复制,我们要打造的是全新的太极禅拳法、功法、心法等可产业化运作的商业理念。”
       在李连杰的概念中,太极禅的市场化的行为,更像是九年义务教育,其目的是引领更多人对太极产生基本兴趣。至于满足入门之后那些追求高深、专业、小众的职业化行为与需要,是武术专业机构的责任与长项。
 

 
       从当年那个单一的武术推广梦,到现在的太极禅产业化之路,李连杰终于不再势单力孤。
       尤其是近三年来,在学术界、理论界、武术界、商界的多方支持之下,对于那个已经思索多年、熟知前因后果的梦,李连杰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幅令自己满意的画面。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550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