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太极新秀 > 太极,另一种瑜伽?(正文)

太极,另一种瑜伽?

2014-07-08
核心提示:奥巴马夫人访华期间与中国学生打太极拳 去年夏天,我突然变成了“老头子”,我指的不是皮包里塞满代糖的糖尿病老头,也不是沉迷于...
  

 

 

 奥巴马夫人访华期间与中国学生打太极拳

 

     去年夏天,我突然变成了“老头子”,我指的不是皮包里塞满代糖的糖尿病老头,也不是沉迷于优惠券的疯狂购物老头——比这些更严重,我迷上了打太极。

 

     有一天,我和基友打算依偎在沙发上,看1969年由保罗·马祖斯基导演的《两对鸳鸯一张床》时,窗外的一幕让我惊呆了!

 

     在湛蓝的天空下,在我漂亮的阳台下,有一群人正在缓慢地打着太极,动作轻柔,面带微笑。按理说我应该吐槽一番:还有比一群加州“淘金者”整齐地挥舞手臂更愚蠢的吗?不,我的反应完全不同:算我一个!

 

     第二天,趁家里没人,我打电话咨询曼哈顿有没有太极训练班,得到的最多回复是:“瑜伽可以吗?”我又在谷歌上搜太极私人教师,最后也不了了之。这样一来,有两种方案供我选择:买一身丝绒唐装,杀到唐人街,看有没有中国老太同意我这个英国基佬加入她们的聚会,或者从网上下载几段初学者教程。我选择了后者,林保罗博士走进了我的生活。

 

      如果《007》中的大反派诺博士有个仁慈的、天使般的哥哥的话,这个人就是林博士。林博士的教室设在澳大利亚,游历不同的国家教课,有许多组课程可供选择,如《太极拳治疗关节炎》、《太极拳强身健体》。等不到他来纽约那一天了,我把他的《太极拳入门》下载到桌面上,兴致勃勃地学了起来。等我学完第一课,林博士已经成为我在这世上最爱的人。他是一个出色的老师,浑身散发着温和的气息,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古老神秘感,没有任何教条主义或令人不快的地方。

 

     基友一直不知道我在练太极。有一天他回到家,发现我在客厅“倒撵猴”,或者是“揽雀尾”?记不清了。(每个动作都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很难记。)不管哪种吧,反正把他吓到了。“你这是在拍电影吗?”他问。

 

     “打太极,这是一系列动作。”我懒得跟他解释,结果把他惹恼了。之后一段时间,他一看我练太极就冷嘲热讽,还说要为我的电影配乐。幸好林博士听不到他唠叨。

 

      如今半年过去了,他早已习以为常。我仍然觉得没有义务向他解释为什么我喜欢太极。原因有二:第一,不过是爱上了某项运动,有什么好解释的呢?第二,太极和其他健身运动不同,目的不是锻炼肌肉或消耗热量。太极的效果很神秘,很微妙,每个人练太极的感觉都不同。练太极让我身心舒畅,而且我喜欢这些奇怪的名字“弯刀射虎”、“野马分鬃”等等。

 

      今年三月,米歇尔·奥巴马登上了《纽约时报》封面,她穿着细跟尖头高跟鞋,在中国学习太极拳。我默默地把报纸移到基友面前。他说:“你看,她皱着眉头。她肯定在想‘这都是神马啊?’” “等她60岁的时候就明白了。”我回答说。

 

      60岁似乎是个分界线,60岁以上的人都对太极很好奇,60岁以下的人会觉得它超级愚蠢。(强尼比我小14岁,等他理解我,恐怕还要十几年。

 

      我不必找人一起打太极,完全可以通过电脑独自练习。林博士的视频可以存在电脑里,随时随地陪伴你。

 

      最重要的是,打太极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配乐,不必非要用亚洲古典弦乐或者恩雅的颤音曲调。我就经常一边跟着林博士练太极,一边听欧美流行音乐。如果我心情很愉悦,我还会听齐柏林飞艇乐队的歌,打太极时的呼吸节奏跟《当大坝决堤》这首歌很搭。

 

    “现在,哭泣无用,祈祷有益。当大坝决堤,妈妈,快快离开。”简直太适合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541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