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岁的韩守利老师是我市某企业退休职工。他自幼习武,10岁师从功夫门,25岁改习太极,研习太极拳数十年不辍,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他曾在2001年至2009年开封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荣获42式拳、42式剑等第一名;2003年参加河南省太极拳锦标赛,获太极拳第二名;2006年参加全国“健晨杯”太极拳比赛,获第二名;2007年参加全国武术竞技比赛,获陈氏太极拳大架第一名、36式太极刀铜牌。他是河南省一级拳师、国家社会体育(武术)指导员,拥有太极拳教授职业资格证书,事迹被收入《太极拳人物志》。
辅导大家练太极拳 教出学员千余人
韩守利是个热心人,他爱习武,更爱教别人习武。在他看来,习武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能让更多人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此目的是他最大的心愿。每天清晨,禹王台公园都有太极拳练习者,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他们迎着晨曦舒展筋骨,耍剑舞刀。这些都是开封市常青太极拳辅导站的学员,韩守利就是辅导站的站长兼辅导老师。辅导站成立近30年来,韩守利教出的学员有1000多人,学员遍布我市的各个角落,很多人已经成为其他太极拳辅导站的站长或辅导老师。因此,在练习太极拳的圈子里,韩守利是鼎鼎有名的。
在带领群众强健身体的同时,韩守利还组织大家积极参加开封武协组织的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参加市里举办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清明文化节和庙会、菊会期间,他还应邀在禹王台公园、开封府等地进行太极拳表演,在中外游客面前展示开封习武人的良好风貌。在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中,韩守利的武艺不断提高,他熟悉各种拳术套路,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多次斩获大奖,为开封争得了荣誉。
一起健身养生 有人想学他就教
每天清晨练习拳脚,是韩守利数十年一以贯之的习惯,义务教大家学太极拳,也被他当作人生乐事。“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太极拳是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正是深刻理解、领会了太极的奥妙,韩守利才希望更多人能像他一样喜欢太极拳,并通过练拳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于是,早晨的公园里、傍晚车棚前的空地上,只要有人愿意学,他都耐心地教。一个人不嫌少,一百人不嫌多,对于初学者,他会认真细致地示范一遍又一遍,从来不会厌烦。
韩守利说,练太极拳的好处太多了,不仅可以慢慢打开经络,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对身体各部位起到疏通和按摩作用,还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并能辅助配合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达到益寿养生的目的。沟通表里、上下、内外的经络畅通了,人体各器官就可以更好地活动自如。他说,练习太极拳基本没有什么限制,有场地,多人可以一起练;没场地,一个人在家也可以练。原地太极拳就是双脚站立基本不动,一套拳就练下来了。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还可以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老少皆宜,对身体和自我修养都大有帮助。
习武先教武德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含蓄内敛、连绵不断,动作舒展大方;以柔克刚、急缓相间,如同行云流水,看韩守利打拳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韩守利名声在外,不仅在于武艺高强,还在于武德高尚。数十年习武不辍,成就他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韩守利说:“人不能太看重钱,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喜爱打拳,我免费教,锻炼身体、增加感情,我高兴。如果收钱就成了买卖关系,就变味了,我绝对不会这样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不过几十个春秋,多为他人做点事,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比什么都重要。
习武先学做人。韩守利教功夫先讲武德,并以自己的行为准则影响、感召着大批追随者。他带领的团队参加河南省太极拳锦标赛,不但夺得很好的名次,而且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一个注重德行的人习练武艺,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太极拳运动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通过推广太极拳运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韩守利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也曾有人高薪聘请韩守利到外地授课,也曾获得过太极拳的最高奖,但韩守利从不张扬,他以教别人练拳为乐事,每天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并从中得到乐趣、体现价值。他将太极拳融入生活,无论提升技艺、益寿养生,还是人生自我完善,他都认为自己从中获取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