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南,闯过北,得过脑血栓,患过心梗塞。要不打太极拳,那还能有机会?吃不愁,喝不愁,领着老伴儿去旅游。先到北,再到南,坐了火车坐轮船,东西南北都转遍,再到国外去转转。”这是68岁的马道村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他的人生可以用跌宕起伏四个字来总结,最非比寻常的就是两次从死神手中逃脱的经历。在他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热爱的太极拳运动以及虔诚的信仰。
从平常到不平常
他叫马道村,回族人,6岁被送进清真寺念了三年经,10岁开始念小学,后在生产队缝纫组当会计,人生中曾出现了许多转折点。原本被任命为会计的他由于好奇学起了裁缝,才两年时间就成了莱芜屈指可数的裁缝师傅,还出了两本教材,办了十几期学习班,教过1000多名学生。后来绑过扫帚、摊过煎饼、当过生产队长、干过运输队、承包过濒临破产的口镇水泥厂。他曾经让一个最差的生产队不到一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全县最好的生产队,曾经最早让大队里买上了拖拉机,他是莱芜第一个资助教育的企业家,也曾经为了给当时莱芜县的少数民族学生争取高考加分自掏腰包去跑部门……他的传奇故事太多太多了,听他讲过去大概需要三天三夜。
也许与前半生这些丰富的经历有关,如今,已经68岁的他活泼开朗,声如洪钟,透亮的瞳仁闪烁着异于常人的光芒。他总说自己就是个平平常常的人,但他又是那样不平常。
初识太极
马老记得很清楚,1998年正月十八的下午,他突发心肌梗塞,差点没命。患病之后,他三个月没有下楼,体重一下飙升到180斤,连蹲下都很困难。两个女儿看着父亲变成这个样子心里很着急,决定一起搀扶着他去公园走走。
在公园里,马老远远看到一帮人在比划拳脚,于是挪动着步子上前观看。谁知,在前头领队的竟是自己的老邻居。他一下来了兴趣,从那以后开始自己一个人去公园看别人练拳。他觉得光看不过瘾,要找个老师一招一式地教才行,于是正式加入学拳的行列。但一个月过去了,别人都打得很好的一套拳他还是没有学会,被人笑话了一顿之后,马老那股学习的劲头被充分激发出来,发誓一定要把太极拳学好,有朝一日自己还要当老师教别人打拳。
1999年,马老跟一位教拳的老师一起去梁山观看全国武术大赛,在那里有机会聆听了武术大师李德印的课,受益匪浅。从此更加勤勉于太极拳,很快,他的病已痊愈,身体逐渐硬朗,2001年还带着莱芜的太极拳队伍去省里参加比赛,这算是太极拳让他第一次获得了新生。
稍一懈怠就出事 从此再不间断打太极
虽然已经痴迷于太极拳,但由于工作渐渐忙碌起来,马老的生活重心转向了事业。各种操劳与奔波让他压力重重,太极拳也停练了。2003年,正在医院帮员工开医疗证明的马老突发脑血栓,整个右半身一下没了知觉,让在场的医生也吓了一跳。幸好救治及时,从发病到住院用了不到20分钟,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马老的家人和朋友都吃惊不小。在医院住了12天后,马老回到工作单位把一些工作上的事做了处理,然后决定重新开始练太极拳。从那时起,直到现在,9年里,太极拳再也没离开过马老的生活。半年的时间,原本有些行动不听使唤的身体已经恢复如常,现在来看,他已经能跑能跳,踢腿伸拳,动作干净利落。
去年开始,马老被请到广场上教众多老年人打拳,深受大家的喜爱。
乐善好施 保持好心态
除了打拳,马老也有自己专门的一套养生之道。他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每天按时做五次礼拜是必修课。“做礼拜时心无杂念,首先能培养一种平和的心态。其次,对身体的各个关节也是有好处的。”马老说。
早上不到五点起床后先喝一杯“复活救命神水”,也就是温水一杯,然后做晨礼,之后出门去遛狗,回来后再到广场上打拳,10点钟准时回家喝茶。关于喝茶,马老的建议是天冷喝红茶,春秋季节喝绿茶,夏天喝清茶。另外,烟酒坚决不沾,只吃清淡的饭菜,不相信任何保健品和营养品。这就是马老的养生秘诀。
马老说,关于学打太极拳,许多人都抱着随便比划比划,只要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就行的态度,这是不行的。人只要想把一件事做好,用心做,没有做不好的。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五天,马老组织全市166名高水平的太极拳爱好者开展了一场义演,为灾区募捐到一万多元的爱心款,既愉悦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在马老的心中,乐善好施同样是保持好心态的必备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