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追逐儿时的梦想
说到何桂英与功夫如何结缘,那还要从小时候说起。由于父亲习武,打小开始何桂英就对功夫产生了兴趣。“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来了一位武术教练,一些同学都去跟教练学习武术,当时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没有办法去参加,只能在旁边看他们练,日子久了,像倒立、鲤鱼打挺等动作,我也渐渐会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何桂英来到了中学时代,学习的压力和家里的负担让她无暇再练武了。时间一晃,何桂英已经长大成人,并结婚生子。2000年的一天,当时住在琥珀山庄的何桂英来到小区里转悠,发现一位老师父正带着一帮弟子练习太极,此景一下激起了何桂英儿时的学武梦想。于是,她当即拜师,跟随着师父张自山练起了太极。
一旦选择了练太极,那就必须要坚持。从那时开始,每天早上何桂英都会在上班前去小区练一个小时太极,晚上回到家,在辅导儿子做功课之余,她还会抽出一点时间背拳谱、压腿练功。
“那时候打太极拳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也有少数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可他们基本上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只有我坚持了下来”,说到为何年纪轻轻就来练习太极,何桂英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个急性子人,想通过太极拳来磨磨自己的性子;其次我觉得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等打到老的时候许多动作都会烂熟于心,要是老的时候再来学,就很难把太极练到‘精’,我一般选择做的事情,都要力争做到最好。”
从不敢上场到技惊世界
由于自己的勤奋加上良好的悟性,经过三年的练习,何桂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2003年,她首次参加了太极拳比赛,“当时是省里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搞的一次太极拳比赛,我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十分紧张,临上场前我还跟师父说‘师父,不打了不打了’,后来在师父的鼓励下,好不容易上场完成了整套动作”。
经过几次比赛的洗礼,何桂英的心理、水平越发成熟,接下来的几年,她已逐渐成为合肥市每次参加各类武术比赛时,最为依仗的人物了。在每年参加的一些国内、省内武术比赛中,何桂英取得的第一已经数不过来了。
2009年,儿子来到滨湖新区的一所高中念书,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学习,何桂英也来到了滨湖新区,做起了“陪读妈妈”,在这三年中,她把太极拳放在了一边。直到今年7月,儿子上了大学,恰巧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要在黄山举行,憋了三年的何桂英终于复出了,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恢复训练后,这个月初,她和队友们来到了黄山。
虽说近三年一直处于“休战”状态,可只要一上场,何桂英就迅速恢复神勇。首日的首场比赛,她就为合肥队打响头炮,斩获42式太极拳的金牌;第二天,她又再夺42式太极剑的金牌,虽说两金在手,可何桂英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在她看来,最后一天的“集体自编器械”比赛才是重中之重,在当天下午的比赛中,包括何桂英在内的合肥六名选手在比赛中凭借近乎无可挑剔的发挥,最终再获一金,也为合肥武术队的此次黄山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当晚举行的庆功宴上,从未喝过酒的何桂英还一时兴奋,喝了一大杯白酒。
是太极达人也是书法好手
经历了十多年的打太极拳经历,现在的何桂英已经不仅仅是太极拳爱好者。据了解,如今的何桂英在晨练中担任起了师父,同时,在他们单位,受她的影响,已经有一帮同事喜欢上了太极,每周何桂英都会在单位为同事们上一节太极课。“希望通过我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打太极,把太极精神发扬光大。”
除了习武,同时何桂英还是一名书法好手,空闲的时候,她也会沉下心来写写字,她还是省书法协会的会员,其作品也曾亮相过一些书法展览中。用何桂英自己的话说:打太极和练习书法都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以前性格内向,很少主动与人交流,经过多年的习武,我自己的性格变得活跃了,做事情也沉稳了,重要的是,现在人越来越自信了。”
后记:见到何桂英是在日前的一个下午,在短短半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对何桂英的直观感觉就是:意气风发,自信阳光,快人快语。从面相上来看,她比实际年龄也要显得年轻。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其句句无不透露着对太极的神往之情。这样一个“太极达人”,颇让人感到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