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热点人物 >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 申孝生一本捶谱写40年(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 申孝生一本捶谱写40年

2012-08-29   冯庆 叶建金
核心提示:  每天清晨,在风景秀美的梧桐山麓,有一群身着宽松衣裤的武术爱好者聚集在深圳市精武国学院,共同醉心于一种独特的拳术——肘...
  
  每天清晨,在风景秀美的梧桐山麓,有一群身着宽松衣裤的武术爱好者聚集在深圳市精武国学院,共同醉心于一种独特的拳术——肘捶。许多人也许没有听说过这种拳法,更鲜为人知的是,这是目前深圳引进的唯一一项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传统武学项目。
 
  肘捶发源自山东临清,创始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意义与价值非常广泛,既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门派太极的思想,又结合中国传统学术易经理论,以易医为理,用太极消长、五行生克之法运于拳术之中,最终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武术文化。
 
  日前,记者走访了深圳市精武国学院名誉会长、临清肘捶第五代传人申孝生。2010年,他应弟子、市精武国学院院长方向东邀请来到深圳,专心教授肘捶。面对记者,老人平静地讲述了他传奇的一生以及钟爱的肘捶——一个颇为神秘而又亟待挖掘弘扬的武学门派。
 
  清朝末年始创肘捶
 
  “肘捶的最大益处是‘学一式得一法’,明其所用。武术之用,表现在空间的极限和时间的极限。身体在游动中瞬间形成固体,把全身力量打出去,这就是用。”申孝生声如洪钟、双目炯炯有神,看不出已年近古稀。
  肘捶起源于我国武术之乡--山东临清,创始人为清末1844年出生的张东槐,也就是申孝生的祖师爷。
 
  “祖师爷村里有两个恶霸,专门欺压果农。”申孝生说,根据史料记载,张东槐看不惯恶霸横行霸道,外出四处拜师学武,于1874年创建了临清肘捶10趟拳。几年后,他回乡赶走了恶霸,许多有志之士慕名拜入其门下。自此,肘捶在历史上留下印迹。19世纪末,因为牵连“义和团”运动,肘捶险遭灭绝,被迫转入地下。张东槐也在“义和团”运动后饮恨自尽,以保存门下义和团弟子的生命。
 
  作为肘捶门的第五代弟子,同为临清人的申孝生,自幼便受到当地尚武之风的熏陶,8岁练武,27岁那年开始接触肘捶。
 
  “学了几年,师父告诉我他没什么可以教的了。”原来,申孝生的师父只学到了肘捶新10趟中的前5趟。后来,申孝生得知临清有位肘捶第三代传人周子炎仍然健在,掌握了全部肘捶套路,当时就定居在北京。
 
  四次赴京苦学技艺
 
  家境贫寒的申孝生省吃俭用,攒钱前往北京寻找武术名家周子炎。“不敢多打扰师爷,午饭时间我就躲出门外,靠着面包与白开水填肚子。”申孝生告诉记者,在京时期,他每晚睡在火车站的候车室,日子很苦但全然不觉,因为肘捶的魅力实在太大了。
 
  申孝生前后共四次前往北京学武,每次都要攒很长时间的钱才够上路。得益于周子炎的指导,他逐步掌握了几近失传的肘捶招式。而周子炎在悉心教授的同时,十分看好申孝生的资质和人品,得知其家境贫寒上京不便,便推荐与申孝生同城的贾文远师叔助其学武。
 
  贾文远从每一个基本动作帮助申孝生规范纠正,并对其灌输全新观念——肘捶不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门中国传统文化。申孝生回忆,他融汇对比师父、师爷与师叔的教导,对肘捶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将肘捶的精神归纳为八个字——“爱国、自强、正直、侠义”。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肘捶严厉的门规当中——“不观其貌,不传其艺。”这是因为肘捶的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倘若被品行不正的“歹人”所习则后果不堪设想,故肘捶传授时须仔细“观其貌”,非端正仁德之人必不相授。
 
  四十载立志写捶谱
 
  “这本书我写了四十年!”申孝生拿出一本厚达140页的《临清肘捶捶谱及捶论》(第三次修编),难以相信这10多万字的手稿出自一个本不识字的人。初学肘捶时,师父便告诉申孝生,肘捶没有系统文字记载,只留下一些只言片语,希望申孝生能写成拳谱。申孝生也深知,肘捶的传承,仅仅依靠武术教学而没有文字记载是远远不够的。
 
  从28岁起,申孝生便立志撰写肘捶捶谱,把多位前辈当年言传身教的拳法心得整理成文字。但几乎不认字的他遇到了极大困难。他一边身体力行,开门收弟子免费传授武艺,一边慢慢摸索文字,撰写捶谱。这本捶谱里记载的每一个技法招式,都经过他的反复练习与推敲。
 
  “肘捶不仅仅是武术,它还融太极之精髓,汇易经易学之理论。学习肘捶益处很多,一方面养生延年,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另一方面,可有一技之长,防身御体。”谈起肘捶,申孝生眉飞色舞。据介绍,肘捶以两通为母体,对练为主,将形意、太极、八卦融为一体,主要套路有四季捶、七星捶、十路捶等,刚柔并济、攻防兼备,老少咸宜。历史上的老肘捶共10趟21捶,含10路对练;发展至今的新肘捶则改为10趟13捶,也含10路对练。
 
  临清肘捶作为一门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蕴含的文化精髓神秘而具有力量,将这些全部谱写成文字,难度可想而知。申孝生这一写,便是整整40年。
 
  非遗文化希冀传承
 
  2000年,临清肘捶研究会宣告成立,申孝生担任会长。2009年9月,临清肘捶获批成为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又成功获得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申孝生成为该项遗产的法定继承人。
 
  申孝生告诉记者,临清肘捶研究会在申报国家非遗项目时便拟定了推广肘捶的“五年规划”。如第一年在临清当地推广,第二年将肘捶推广至全国,第三年出版详尽的肘捶教学文字和录像资料,最终将肘捶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
 
  “深圳临近香港,这里是肘捶走向世界的‘舞台’。”2010年,申孝生应弟子方向东之邀来到深圳教授肘捶,他特别看中深圳临近港澳的独特地域优势,希冀在有生之年将肘捶继续发扬光大。
 
  据了解,为了推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4月,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主办了四场“爱罗湖、进社区、精武行——国术肘捶进社区公益演出”活动,申孝生带领他的徒弟深入罗湖区的多个社区,进行肘捶推广表演,大获好评。“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向社会展示肘捶的风采,并且争取早日进军香港,进一步将触角延伸至国际。”申孝生念念不忘地说,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肘捶的奥秘,让全世界都感受到这一东方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风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251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