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热点人物 > 悠悠太极寄哀思——怀念冯志强先生(正文)

悠悠太极寄哀思——怀念冯志强先生

2012-06-15   龚建新
核心提示: 五月六日下午,我的老朋友、陈式太极拳传人谢志根先生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冯志强老师于昨天下午两点多钟去世...
  

 

      五月六日下午,我的老朋友、陈式太极拳传人谢志根先生给我打来电话:


     “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冯志强老师于昨天下午两点多钟去世了……”

 

      我的头嗡的一下,感到一阵空白……

 

     “这是真的?!怎么回事?!得了什么病?……”

 

      我急切地询问,谢老师声音缓慢、沉重地叙说着:

 

     “……他病了差不多有两年了……转移了,没有办法……”

 

     我似乎在听,又仿佛什么也没听见。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就在去年11月初,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的第三届混元太极拳国际交流大会上,我还见到了冯志强老师。他虽然不像前两年那样精神矍铄,却也还硬朗,声音洪亮,看不出大病缠身的样子。没想到不过半年,他就去了……

 

     惋惜、悲痛、感叹……一时间,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不知是什么滋味……

 

 

   冯志强老师第三届混元太极拳国际交流大会上


      我认识冯志强老师有二十多年了。  

 

       1990年春末夏初,在北京天坛公园里举办的一次陈式太极拳交流表演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冯老师。那时,我正从部队转业回京,在等待安排工作的大半年时间里,我每天都到天坛公园跟一位姓杜的老师傅学习陈式太极拳。那时,我在部队看书自学陈式太极拳已经有两三年了,虽然还不得要领,但是对太极拳的掌故和陈式太极拳的名家却多有了解,尤其是冯志强老师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只是可惜,无缘相见。


      那个春末夏初的上午,杜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学员参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举办的交流表演活动,在这次表演活动上,我见到了冯老师,第一次看见他表演他新创编的混元24式太极拳。只见他动作螺旋缠绕,松柔缓慢;拳势大开大合,气势磅礴,颇有绘画中的大写意风采。一趟拳练罢,全场掌声雷动。


      可是,冯老师却很谦虚,说:“过奖了,我练得也不好。”


      一位老人打着哈哈说:“您要练得不好,我们就都甭练了。”


      一代太极拳大师高超的拳艺,谦虚的品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以后,我虽然没有跟冯老师拜师学拳,却也经常到天坛公园月季园,看他课徒授艺,从中学习一二。那时他每个周末上午在天坛教拳,主要传授混元24式、48式太极拳,有时还指导徒弟们练习推手。他在给学生讲解推手技巧时,往往会吸引许多人在旁边观看。他那出神入化的推手技击功夫,让人感受到了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玄妙。有一次,我看到他指导学生练习太极剑,他那如游龙般的身法,让人叹为观止。


       1998年,我调入《中华武术》杂志,从事武术编辑记者工作。这一工作,使我有了广泛接触各派武术名家老师的机会。2000年6月的一天,我第一次采访了冯志强老师。记得那天是个炎热的大晴天,在朝阳区柳芳北里的一座高楼里,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冯老师。当听说我也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冯老师非常高兴,他让我做了几个动作,还和我搭了搭手,给我讲解了太极拳推手的技巧,讲了练功的方法。那次采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冯老师浑厚的太极拳功力,还有他高尚的武德。在他挂满锦旗的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两位老师胡耀贞和陈发科的照片。他说他总是忘不了两位授业恩师,总是记着他们的教诲。他还说,练武要重武德,要讲手德和口德,不要出手伤人,也不能出口伤人……那次采访,我不仅从冯老师身上学到了拳艺,还感受到了一位老武术家高尚的品德。


       那天采访完后,我们又约冯老师第二天到天坛公园拍摄拳照。那一年第七期的《中华武术》杂志的中插就是冯老师的拳照,上面还刊登了我写的《忙忙碌碌的冯志强》一文。


       这以后不久,我开始主持杂志的“名家信箱”栏目和后来的“名家讲堂”栏目。我经常给冯老师打电话,就武术爱好者提出的问题,向冯老师请教。冯老师无论多忙,总是耐心地给予解答,由我整理成文。有时,我和冯老师会在一些武术界的活动上见面,他总是说:“我记得你。拳还练着吧?要好好练,才能出功夫。”


       2009年9月,中华武术杂志举办第四期“太极拳名家讲堂”,我们邀请冯志强老师担任主讲老师,讲授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冯老师的女儿冯秀芳担心父亲年事已高,恐怕难以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就建议让冯老师的徒弟道云龙主讲,冯老师坐镇。那次可能是冯老师最后一次公开对外授课教学,他虽然不能每天都到教学场地,但是,看到八十二高龄的冯老师不顾年高体弱,带领学员们练功时,我们仍然感到非常感动。一位太极拳大家,为了传播太极拳,真是鞠躬尽瘁……

 

      2010年9月,我和张力准备采访一些武术名家,撰写《京城武林往事》一书。我们计划首先采访冯志强老师。在位于东四环的北京混元太极拳培训中心,我们见到了冯老师。也许那时冯老师就已经得了痼疾,可是我们在外表上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仍然那么精神矍铄,谈到高兴处,给我们演示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仍然是砰然有声,震天动地,显示了非凡的功力。他还指点培训中心的学员练习推手,让他们体验太极拳的玄妙劲力。那次,冯老师细致地讲述了自己一生的习武经历,回忆了自己的几位授业老师,讲述了对太极拳的理解认识和练功方法。

 

 

2010年9月本文作者和张力(右)受访冯志强老师

 


        采访了十一位北京的武术名家老师后,我们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地写作,争取早一天成书。可是,没想到书刚付印,冯志强老师却突然仙逝了……


         5月11日,我和张力赶到八宝山公墓参加冯志强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


        天空阴云密布,阴雨绵绵,淅淅沥沥。哀乐低回,悲肠百转。成百上千的人打着伞,排着队,缓缓地向灵堂前迈步。冯志强老师的遗体躺在鲜花丛中。

 

 


                                                             冯志强老师追悼会现场


        前来悼念的有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北京武术院的领导,有北京武术界各个拳种流派的代表,还有河南温县县政府和陈家沟的代表,更多的是来自国内外的冯志强老师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人们默默地悼念这位为中国的太极拳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人。


        我默默地站在冯老师的灵柩前,我的眼前浮现出冯老师那气势磅礴的太极拳姿……


       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太极是永恒的。冯老师的生命,在这悠悠舞动的太极拳中,将得到永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204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