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巷街道梨庄社区的汪健,最近在无锡太极拳圈子里成了响当当的“人物”。原来,他用太极拳“打败”了伴随多年的糖尿病,还“打”出了个省冠军。
练太极治好糖尿病
记者在梨庄社区见到了汪建师傅,只见他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很难想象他曾疾病缠身。“几年前的我,腿没劲,走800米的路都得休息3次,患病时体重一下子就掉了十斤。”
2004年9月,汪师傅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建议多做运动锻炼身体。由此,56岁的汪师傅开始接触太极。谈到太极带给他的收获,他眼光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我天天都去江尖公园打拳,大年三十的早上也去。”汪师傅说,无论刺骨的寒冬还是酷热的夏天,他都一直保持着早晚各练两小时的习惯,现如今,血糖指数正常了,也不再打针吃药,精神状态比年轻时更好。
“拳打得好,还打走了一身病。”老汪的名气在社区里越来越大,街坊邻居纷纷来拜师取经。老汪都是不吝指教,免费传授。“杨氏太极拳,动作缓慢、均匀,适合人健身,对肩周炎、高血压、便秘等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汪师傅说,如今他已有30多个“拳友”了,大家一起切磋拳艺,一起交换养生经验。
两次“巧合”成就了冠军
从打拳养生,到出征外地参加比赛,汪健师傅说这都缘于巧合。2006年,无锡武术协会组织锡城武术高手赴南京参赛,万事俱备,独独少一个打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江尖公园早上天天有一个人在那打拳,打得很不错。”就这样,经人推荐,汪师傅随队出征南京。让人意外的是,老汪一举就获得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一等奖。
2007年,汪师傅在一次比赛中,被安排和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王庆玉住在一间客房。两人从太极拳聊到养生,再聊到家庭生活……等话匣子停下来时,才发现天色已亮。就这样,早已关门不收弟子的王庆玉破例收下了汪建这个“老徒弟”。
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汪师傅从强身健体上升为继承和推广太极拳。现如今,他已是中国武术六段,并成立了“运河君国”武术队。天天早上,江尖公园里汪师傅团队的武术表演,已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那我的电动车被偷了两回,电瓶被撬坏了7次。”汪师傅笑侃着为“痴迷”付出的“代价”。
就在上个月底刚结束的江苏省武术精英赛上,汪建带领10名运动员,获太极拳、太极器械各项金牌18枚、银牌7枚,获集体太极拳一等奖。
玩转太极再玩网络
演练、摄像、上传网络……汪建和他的队友全是中老年人,却将数码摄影、网络“玩”得一样“顺溜”。
“许多人练太极拳,练了几十年,却从没看到过自己打拳是什么样子。”汪师傅介绍,为了能更好地切磋武技,每隔一段时间,老汪就会把团队打拳的实况用摄像机录下来(见图)。然后大家再在电脑前回看录像,互相指出不足,修改姿势。“制成光盘,既可以切磋技艺,还能做个留念。”队友们都很支持老汪的做法。“你上网去搜‘运河君国队’,就能找到我们的视频。”汪师傅得意地告诉记者,他们还将技艺切磋传上了网络。
据悉,梨庄社区近期就要为他们筹办一个工作室,以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健身锻炼。“现在学太极拳的多是中老年人。”汪师傅坦言希望通过“工作室”,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太极拳的学习中来,享受太极拳“慢生活,强健身”的魅力。(宋芳)
练太极治好糖尿病
记者在梨庄社区见到了汪建师傅,只见他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很难想象他曾疾病缠身。“几年前的我,腿没劲,走800米的路都得休息3次,患病时体重一下子就掉了十斤。”
2004年9月,汪师傅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建议多做运动锻炼身体。由此,56岁的汪师傅开始接触太极。谈到太极带给他的收获,他眼光中闪烁着异样的神采:“我天天都去江尖公园打拳,大年三十的早上也去。”汪师傅说,无论刺骨的寒冬还是酷热的夏天,他都一直保持着早晚各练两小时的习惯,现如今,血糖指数正常了,也不再打针吃药,精神状态比年轻时更好。
“拳打得好,还打走了一身病。”老汪的名气在社区里越来越大,街坊邻居纷纷来拜师取经。老汪都是不吝指教,免费传授。“杨氏太极拳,动作缓慢、均匀,适合人健身,对肩周炎、高血压、便秘等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汪师傅说,如今他已有30多个“拳友”了,大家一起切磋拳艺,一起交换养生经验。
两次“巧合”成就了冠军
从打拳养生,到出征外地参加比赛,汪健师傅说这都缘于巧合。2006年,无锡武术协会组织锡城武术高手赴南京参赛,万事俱备,独独少一个打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江尖公园早上天天有一个人在那打拳,打得很不错。”就这样,经人推荐,汪师傅随队出征南京。让人意外的是,老汪一举就获得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一等奖。
2007年,汪师傅在一次比赛中,被安排和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王庆玉住在一间客房。两人从太极拳聊到养生,再聊到家庭生活……等话匣子停下来时,才发现天色已亮。就这样,早已关门不收弟子的王庆玉破例收下了汪建这个“老徒弟”。
这次偶然的机会,让汪师傅从强身健体上升为继承和推广太极拳。现如今,他已是中国武术六段,并成立了“运河君国”武术队。天天早上,江尖公园里汪师傅团队的武术表演,已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那我的电动车被偷了两回,电瓶被撬坏了7次。”汪师傅笑侃着为“痴迷”付出的“代价”。
就在上个月底刚结束的江苏省武术精英赛上,汪建带领10名运动员,获太极拳、太极器械各项金牌18枚、银牌7枚,获集体太极拳一等奖。
玩转太极再玩网络
演练、摄像、上传网络……汪建和他的队友全是中老年人,却将数码摄影、网络“玩”得一样“顺溜”。
“许多人练太极拳,练了几十年,却从没看到过自己打拳是什么样子。”汪师傅介绍,为了能更好地切磋武技,每隔一段时间,老汪就会把团队打拳的实况用摄像机录下来(见图)。然后大家再在电脑前回看录像,互相指出不足,修改姿势。“制成光盘,既可以切磋技艺,还能做个留念。”队友们都很支持老汪的做法。“你上网去搜‘运河君国队’,就能找到我们的视频。”汪师傅得意地告诉记者,他们还将技艺切磋传上了网络。
据悉,梨庄社区近期就要为他们筹办一个工作室,以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健身锻炼。“现在学太极拳的多是中老年人。”汪师傅坦言希望通过“工作室”,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太极拳的学习中来,享受太极拳“慢生活,强健身”的魅力。(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