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电子政务 > 赛事活动 > 为什么树立“大武术观”(正文)

为什么树立“大武术观”

2011-04-01   中国体育报   曹彧
核心提示: 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作了题为“树立大武术观 加强标准化建设 推...
  
 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作了题为“树立大武术观 加强标准化建设 推动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武术工作在宏观指导上要树立“大武术观”,在微观操作上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在工作落实上要狠抓各级协会组织的保证作用,这成为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本报将从本期开始分三期就报告进行解读。
 
  “大武术观”是保证武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大武术观”讲的是站在全局的层面上,以对武术事业整体发展高度负责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武术的一种价值观和认同感。
 
  大武术观促大发展
 
  “大武术观”是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基本前提。高小军说,全国的各类武术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在“大武术观”的指导下,能够实现大联合,营造大环境,建立大市场,形成整体优势,互利共赢。所以,只有敞开大胸怀,才能迎来大合作,促成大发展。
 
  其次,“大武术观”是加强协调、促进和谐的思想基础。天下武林是一家,武术界素有以武会友,礼让为先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武术界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用“大武术观”来约束自己,培养起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自己处在哪个位置都要站在武术的全局和整体上思考问题,使人人都明白做大家武术,成武术大家的道理。
 
  第三,“大武术观”是武术工作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它不仅强调和追求武术发展的多元化路径,而且也强调追求武术发展的历史性、当代性和未来性价值的利用和开发。它不仅追求武术发展过程中不断满足本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更追求武术发展当中满足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需要。
 
  高小军说,武术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服从和服务于弘扬民族文化,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
 
  高小军指出,大武术观的民族特征,可以从武术的内容、功能和受众三个角度,体现出它的民源性、民生性、民俗性。
 
  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同步的。上世纪80年代挖掘整理武术遗产时,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就有129个。另外,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地理相异,气候不同,不仅形成了“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等地域武术特点,还演进出了同一拳种多样风格的特点。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博大是“大武术观”的基础,这一点可称为大武术观的“民源性”。
 
  丰富多彩的武术练习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锻炼功能
 
  武术的技击功能与民族的兴亡有关,武术的健身功能与民众的健康有关,武术的教育功能与培育后代有关,武术的竞技与娱乐功能与人们的文化需求有关。多种多样的功能与民族生存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可称为大武术观的“民生性”。
 
  武术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功能吸引着广大的参与者活跃在武术园地,推动着武术发展。参与者广众、人多力量大,是“大武术观”的受众特征。中华民族喜爱武术、参与武术,乃至把武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亮点。这一点可称为大武术观的“民俗性”。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gov/858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