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资讯太极流派太极视频太极理论太极人物协会组织太极养生培训信息图说太极名家专栏战略合作电子政务太极社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专栏 » 陈瑜 » 人物追踪 » 正文

陈发科二进国术馆,王先生计将“阎王爷”

阅读:15452008-09-05  来源:taiji.net.cn编辑:*
核心提示:关于陈拳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先生的几则传说,提供给大家。    陈发科二进国术馆,王先生计将“阎王爷”   北平街上,陈发科依旧
关于陈拳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先生的几则传说,提供给大家。
  
陈发科二进国术馆,王先生计将“阎王爷”

  北平街上,陈发科依旧乡下打扮,一身布衣,头上还裹着条毛巾。他围着国术馆走了一遭,来到大门口,见两人抱臂倚在门旁,一幅得意神情。他眨眨眼,想试探一下,便拾级向里闯去。刚走进一只脚,就被两边的人按住双臂,道:“干什么的?”陈发科一看,抖肩解开双臂说:“找你们这里的头儿。”两人答道:“今天头儿不在家。”陈发科拿眼一扫:“那好,改日我再来。”转身便走。
  第二天,同仁堂王先生和陈发科一起上街,行至国术馆门前,道边站的几个人见王先生过来,上前挡住王先生的去路:“王先生,货带来没有?”王先生看了看陈发科,支吾道:“没……没有带来。”“没有?进去和我们头儿去交待吧!”说着架起王先生进了国术馆。陈发科在旁没搭言,跟着进了国术馆。
  陈发科环视院内,迎面正堂上挂着“研武厅”三个大字,庭堂前排列着十八般兵器,一伙人正在舞刀弄枪。靠西边台阶上站着一个人,身高六尺有余,看上去煞是威风。他就是国术拳师,姓阎,名雷,自称阎王爷,人送外号“六百斤”。他双臂展开能挂六百斤的东西。因他高大力足,武功又好,盘踞国术馆多年未遇对手,堪称北平一霸。
  一个小徒弟上前说道:“阎师傅,王先生来了。”六百斤扬扬眉,扯嗓道:“王先生,我上次向你要的东西呢?”王先生忙答:“本店实在没有。”六百斤大怒:“放屁!大药店没有虎骨酒?”他便说边走下台阶,伸手抓住王先生的肩头,疼得王先生呀呀直叫。这时,陈发科在后边喝了一声:“住手!”六百斤听身后有人喝他,抬头一瞧,见是个乡下人,便指着陈发科说:“哪来的乡巴佬,敢顶我阎王爷,胆子不小。”凑到陈发科跟前。王先生急忙过来:”阎大人,这是我店上的徒弟,他——”。六百斤并没有听王先生介绍,只狠劲儿地瞪着陈发科。陈发科并不示弱,也横眉冷对。六百斤咬咬牙,从嘴里取下烟头,用力按在陈发科的脖子上,陈发科不知此馆的暗机,指骨节咯咯作响,但没轻易出手。一旁的王先生忙上前说:“阎大人,我这徒弟也会点拳脚,相约个日子跟你比划比划,不知意下如何?”六百斤回头一笑,头摇得像拨郎鼓:“我看还是免了吧!”王先生看了看怒色未尽又冷静异常的陈发科:“今天先到这里,改日再来。”
  三天后,国术馆热闹非凡,堂前摆着兵器、桌椅,北平众多武林人士坐到两边。陈发科进门时,六百斤的大徒弟正在练枪,六百斤在旁说:“列位请看,阎家枪,光见明,风雨不透……”。他话音未落,陈发科已摘下礼帽,嗖地飘了过去,将礼帽戴在了练枪人的头上。四周一阵哗然。
  就在这时,王先生趁机上前介绍说:“列位,这位就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发科,世袭太极拳,初来北平,想与阎大人小试,望列位赐教。”陈发科向两边点点头,一侧坐下。
  不一会儿,赛场已安顿停当。六百斤与陈发科上场向各位施礼后,便在场中拉开了架子。两人看上去,一个壮壮实实,一个膀大腰圆,双方各自暗蓄力,伺机进攻。走过几圈,六百斤显得有些不耐烦,朝陈发科心窝虚晃一拳,接着,双手齐出,向陈发科肩膀抓来。陈发科见势,一缩身,双手向上架开,出掌砍在六百斤的双肋上,借着六百斤撤身之机,侧身用右肩一靠,六百斤后退不及,滑出倒坐在地上。六百斤从未败过,心里一怒,起身抡拳,招招逼近,不给陈发科一丝空隙,看上去六百斤力大壮实,但却并不笨拙,出拳同时,一个扫腿过来。只见陈发科纵身翻起,稳稳地站在地上,六百斤又想打个立足未稳,再次扑向陈发科。陈发科并不躲闪,待引进落空后,急转体,六百斤拳落空处,又无力收回,见陈发科只一抬腿,正顶六百斤小腹,将其撞倒在地,好一会儿爬不起来。
  国术馆下面的看客纷纷向陈发科拱手道贺。再看六百斤已悄悄溜入侧房。按国术馆的规矩,陈发科接任六百斤执教。从此,陈发科一直在北平国术馆执教,解放后定居北京。

陈氏太极拳代表人物著名拳师陈发科

  著名拳师陈发科(1887-1957)是号称“牌位大王”陈长兴的曾孙,陈氏十七世本门中的代表人物。他悉心传播陈氏太极拳,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一九二八年,他应邀到北京授拳,从此,陈氏太极拳的真面貌才开始被外界人所了解。
  当时许禹生是北京太极拳界的显赫人物,对陈发科十分敬佩,且经常请教。一次,他主持北京的武术比赛,特聘陈发科为顾问。在研究打擂式比赛时,有人提出以十五分钟为限,陈发科认为时间太长,一则报名人多,比赛时间必然拖延下去,二则即使打笨架十五分钟也应分出个胜负来了,何况是武术比赛。他认为:“嘴里念‘一、二、三’三个字,甚至只念一个字就应立决雌雄。”
  当时李钊华在场,李系东北大学武术教师,原练八卦,功夫颇深,且身高六尺,体重近二百斤。他在旁犹豫说:“能那么快吗?”陈发科笑笑说:“你不信,咱们就试试看。”于是让李钊华进招,李掌刚到胸前,只见陈发科略转身如闪电般发肘,把李打起尺许,撞在墙上,将墙上挂的照片镜框震得粉碎而落。大家哄堂大笑,李钊华起来也边笑边说:“信了,信了,您这下子把我的魂都吓飞了。”陈发科笑问:“你怕啥?”李说:“您要伤着我呢?”陈问:“你哪里疼了?”李摸摸身上,哪里也不疼。回想被打时,仅仅觉得擦着衣服,就不由自主地飞起来了;低头又见自己所穿的礼服呢马褂上蹭有墙上的石灰,但拍打不掉,才知自己撞墙时,竟将石灰蹭进布纹里去了。至此,在场的人无不赞佩之至。于是,便采纳了陈发科的意见。从此,李钊华也拜了陈发科为老师。
  比赛中间,由全国第一流的摔跤老手沈三莅临。两位名家见面,互道仰慕后,沈三率言对陈发科说:“我们摔跤的对太极拳没有了解,总以为是活动活动身体,而不是武术,如抽签恰好与摔跤的抽在一起,该怎么办?”陈发科笑答:“当然也该有办法,比如过去临敌,岂能挑选对手?不过,我却不一定准能应付。”沈三说:“咱们就研究研究。”随即,陈发科将两臂故意伸出叫沈三抓住,观者正欲看精彩比试,不料没三秒钟,二人相视哈哈大笑,却结束了。
  两天后的晚上,沈三提着礼物来看望他了。一见面,沈三就说:“那天多承陈老师相让,感谢,感谢!”陈笑说:“哪里,哪里,彼此,彼此。”在场的陈发科的徒弟,不禁惊愕不解。沈三见此情景,便问:“你们老师回来没和你们说吗?”众徒弟回答:“只字没说。”沈三激动地一拍大腿,伸出大拇指,高叫一声:“嘿,你们老师属这个!可好好跟他学吧!陈老师不但功夫好,而且人品更好!你们以为那天俺们俩没比试吗?‘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陈老师让我抓着他的两只胳臂,我想借劲借不上,想抬腿也抬不起来,我就知道他的工夫比我高多了。这时陈老师要摔我,一摔一个准儿,可他当着众人却给我留了面子,背后又没宣扬,真够朋友!今天,我特来表示感谢!”沈三走后,徒弟们问老师为何不摔他,老师一反素日的和颜悦色,陈下脸来说:“为什么要摔人家?如果你们处在沈老师的地位,原不愿意当着大伙面,挨一下摔?”接着他又平心静气的说:“一个人成名不容易,我们应当替人家爱护名誉。古人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损人利己的事咱们不能干,就是连想也不应当想!”
  平日,陈发科从不主动去找人比试,但有人找上门来,也不拒绝。不过,每有比试,总是预先声明:“你有什么绝招,尽管使出来,我如不胜,甚至受伤,不但不怪你,还要拜你为师。至于我,却保证点到即止,决不损伤你一根毫毛。”他教导徒弟也是如此要求:发劲必须加在对方的胳臂上,不可直接发在身上,以免脏腑受伤;还不能撒手,以免对方跌倒碰伤。过去人们常说“同行是冤家”,陈发科在北京几十年,武林中却从没有冤家,而且其它门派拳师提起他来,也无不点头称赞。一次,民国大学欲高薪聘陈发科为武术教师,而辞去原来卖豆腐的武术教师。他提出:同教可以,打掉人家饭碗我可不干。此时因校方是私立,不愿出双薪而作罢,但却为武林所乐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