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禅定与养生

2011-04-13 11:48    

 

          禅修本来是佛、道门中的一项重要功课,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作为养生学来却有着极高的保健、疗养价值。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使狂乱的意念静止下来。在我国的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中也提到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里的“定”狭义上讲是进学之法,广义上说其实就是佛、道学中所定义的“定”。养生就是从“定”中获取的。


          现代人心思散乱,对社会上的各种物欲诱惑都想涉足尝试,久之必然身心疲惫。心念不能静止,妄想便纷至沓来,这些就是烦恼的根源。妄想如果不加以遏制,就会越积越深、越缠越乱,久之便会造成抑郁、焦虑、暴躁、多疑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进而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身体疾病。修习禅定就是要使自己的心思尽量平复、沉静下来,将烦恼、妄想尽量抑制甚至排斥出去。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禅定的修习越长久定力越足,遏制物欲的定力也就越强,受外界左右的机会也就越少,用中医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外毒不侵了。”


          修习禅定会使内心感到清澄宁静,获得心理愉悦感,烦恼妄想静止了,心跳血压便随之降低,同时气息贯通、周身轻松。修习禅定的方法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从狭义的角度讲便是静坐。静坐的姿势有很多种,据说有96种之多。当然关键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进行选择,并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古人历来都重视静坐修身,晚清重臣曾国藩便曾给自己立下规定: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修习禅定的法门就更多了,有眼色法门、耳声法门、鼻息法门、身触法门、意识法门等等。这些法门统归起来就是使意念专注于一点,如眼色法门便是把眼睛专注于一个物体来修习,耳声法门就是把意念专注到一种声音上,其他法门也大同小异。


          当然作为养生来说禅定不须达到气功或佛学中的某种大的境界,只要我们身心感受到愉悦就可以说达到目的了。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