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德全的“跤”傲人生

2013-01-04 15:38  郭博文  

 

 
   2012年10月重阳节刚过,一代跤师双德全在北京度过了自己75岁的生日。那天.双德全给前来庆贺的跤坛老友赠送了礼物,以表感激之情,随后他即兴表演了几段京城叫卖,赢来了阵阵喝彩。

    双德全,满族,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他是苦出身,父亲就是当年的“骆驼祥子”,靠拉洋车养活一家子人。双德全6岁那年,父亲被醉酒的日本人刺伤致残.就这样还要为全家的吃喝奔波。从那时起,懵懵懂懂的双德全立志学本事不再受人欺负。他一有空就去天桥看宝三摔跤,时间长了宝三也让双德全进场子练一会儿.即使被人家摔.他心里也是高兴的,毕竟能学个三招两式了。

    解放后.双德全到北京拖拉机厂工作,1957年拜跤界老前辈王茂林为师,一边工作,一边练习摔跤。双德全上下班几乎不坐车,从大北窑到建国门五六里地,他见一棵树做一个摔跤动作。他风趣地说:“当时的回头率还挺高呢。”勤学苦练.日积月累.他在各级比赛中成绩出色。摔跤.双德全是把好手在工作上也不含糊.退休前,在“北拖”几十年如一日直工作在生产一线,先后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他所带的工作班组也获得了“全国先进班组”荣誉。

    中国式摔跤的盛况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整个北京城的老胡同里、护城河边、体育场内随处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掼跤“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前些年,大洋彼岸的“巴黎市长杯”中国掼跤国际邀请赛的举办,才变成了欧洲人的宠爱。喜爱中国掼跤的人无奈,双德全更是急出了“火”。

    熟悉摔跤的人,一提到北京的十里河跤馆.必然知道双德全这个名字。双德全自60年代起,白手起家,从开办摔跤辅导站、跤场近十余个,直到建立十里河跤馆,他耗费了难以估算的时间与精力。如今,面对中国式摔跤沉寂的局面.双德全仍然信心十足。因为.他感到一种责任——振兴民族国粹的责任。绝不能让中国跤在自己的手中失传,“这也是我这个共产党员的心愿。”双德全说。

    收徒,双德全有着严格的“规定”:衣着不整者不收,礼貌缺失者不收,纹身者不收。几十年来.他培养了来自全国,不同职业的跤手八百多人.就连说相声的外国人大山、大伟.也曾慕名拜师学艺。

    如今,双德全已是75岁高龄.也是他习武练跤的第55个年头。他离不开跤坛,更舍不得那些练跤的年轻人。每天他四点半起床,坚持练习摔跤的基本功,他的家住九楼,出入不坐电梯,往返一百多级台阶。与其说他年迈健身,倒不如说对中国式摔跤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说:我要给练跤的孩子们做表率.人老了但精神不能老。”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