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锋:太极拳要的是松不是蹲

2015-10-15 14:42  吴颖锋  


       “正”、“松”是练习太极拳的筑基法门。其中,“正”是为了“松”,“松”是为了“通”,“通”是为了“整”。内气的通畅后,才能越练越充盈,内劲完整,连绵不断,行气如九曲珠,越练越有味道,直至人我两忘,应物自然。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初学者甚至是部分练拳多年的学员对于松产生了误解,主要表现在,当老师要求放松时,他们本能地下蹲,结果膝部压力大增,两腿打颤,横气填胸,感觉不爽。这种现象出来,就说明他们对松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其实,在各家太极拳论中,都对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尽量放松,越松越好。相反,没有哪家太极拳要求练习者使劲往下蹲,更没人要求越低越好。

       那么该如何纠正呢?让我们从本质上看看“蹲”和“松”的不同。

       从生理上,“蹲”是指身体下肢弯曲,髋骨与大腿股骨、大腿与小腿骨骼之间的夹角变小,外在表现为重心下降。

       但是,“松”则不同。严格意义上来说,松有多种含义,包括肌肉松、内脏松、关节松、精神松四个层面,我已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过专门论述。但对初学者而言,“松”要求身体软组织(肌肉、内脏),沿着重力线自然下沉,产生了肌肉和骨骼之间的拉伸感。所以松不是骨头的事情,而是肌肉和内脏的事情。

       由此可见,蹲和松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学习者一定要严格区分。

       在日常的训练中, 很多人一听到要松,就屈膝下蹲,结果身体下去了,但气上来了,导致横气填胸,练得让人揪心。在西安同一太极拳交流培训中心的教学体系中,我们严格按照「太极拳训练六字诀」的要求,重视肌体放松状态下的内气畅通,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从低架子开始,从而培养内气,重视内功练习。一旦内气练通,则可随着练习者功力的增强,逐步放底自己的架子,练就更加坚实的太极拳功夫。从而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传承文化,进而早日真正进入天人合一的太极真境界。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