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不用力”是辨别太极拳与太极操的核心标准

2014-10-16 09:40    

 

 

      衡量太极拳的主要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太极拳的理论。但是,《太极拳论》太深奥,“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敷衍陪衬,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如果不能悟又如何来掌握衡量。
 
​​       那么,有没有简明的话,可以用作区别太极拳与操的标准?有!杨公澄甫的“十要”是通俗版的太极拳论,而  “用意不用力”这一句,是太极拳生命象征的要领,是经典中的核心。杨澄甫认为,“太极拳论所云,全是用意不用力”,一言蔽之,十分精辟。
 
​​​​       又说“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用意不用力”即斗智不斗力,是太极拳战略基础,这都是太极操不具有的。所以,以此作为区分太极拳与操的标准,作为提高太极拳的重点要点,是无可争议的。
 
    “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是太极拳的统帅。就是要在松沉状态下,恰当地运用合符太极拳理的意,去引导内气运行,由内而外,作出有效的功来。这是门大学问。​​
 
​​       太极拳练每一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意识与动作要配合上,每一招式都是如此。初学拳时,以意运形,是低层次的用意,有利于协调形体动作,熟悉劲点劲路。​​随着用意层次的提高,以气运身,懂得意气转换,虚实变化,继而懂劲。
 
​​       所以,太极拳又称为“意识运动”。而太极操重形不重意,缺少了“用意”的训练,所以难以成为“拳”。
 
​​​​       陈微明认为“用意”不可少;“若无用意,虽动腰腿,亦乱动而已。”太极操过分强调了形体优美,舍去攻防意识,又不讲“用意”,变成了柔软体操,亦乱动而已。​   
 
     “不用力”,是不用拙力、不用僵力、不用多余之力。“不用力”三字看似简单,却极不容易做好。要能真正理解“不用力”,只有学习太极推手,才有可能真正领会“不用力”,才能彻底的“松沉”。否则理解总是肤浅的。所以,太极推手是提高太极拳的重要途径。
 
​​​​       总之,缺了“用意不用力”就不是太极拳,要想练就真正的太极拳,请务必掌握它。​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