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练”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

2014-06-09 17:22  邹雨君  

      多年从事文字工作。人至中年,耳鸣、眼干、头疼头昏、心悸的情形时有发生,特别在稿件催逼紧迫时,状况愈加明显,机体的虚弱导致了精神上万分疲惫痛苦。


      为了征服病魔、乐观人生,我选择了利用闲暇时间打打太极拳,调理身心。


      说来容易做来难,坚持更是难上加难。首先时间就是个大问题。工作忙碌起来几天没有闲暇,有时饭都顾不得吃上几口,更甭说锻炼身体了。然而时不我待,不锻炼是坚决不行的,愁闷出灵感,忽一日,想到默练或许能够解燃眉之急。


      大凡一种运动,都是有一招一式的,它需要肢体的解释,更需要大脑来解释。从生理的角度来看,太极拳套路是可以通过机体的训练和模仿而形成记忆的,甚至可以至留下终生难忘的痕迹,只有经过不定期、不定时的刺激才能使记忆得到加深和强化。


      默练是在没有时间、没有场地和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采取默念的办法而在静止状态中通过脑力进行的锻炼,其效果甚好。这种臆想中的锻炼通过大脑回忆、联想的思索揣摩,可日臻完善机体动作中的欠缺,使其趋于更完美、更缜密。


      睡前躺在床上,回忆默想太极拳传统八十五式的套路,使身练与心练结合。开始时只能泛化地和跳跃式地回忆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默练,很好地强化了记忆,使动作要领在其中更明晰。一旦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再结合老师的动作,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由于用脑,大脑皮质层接受刺激愈多、中枢神也活跃兴奋,机体会很快进入梦乡。这样只要抽一点空当,就能闭上眼睛遐思默想,相对来说既节约了时间,又经济地练了拳,延长了锻炼时效。


      默练必须建立在自身机体上,影象中的人物须是自己,对自己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手、眼、身法、步法、快慢、动静、节奏等处理要完善、精确,对“假”影象中的一招一式都要细细回顾,做到中规中矩、韵味十足。


      默练固然很好,但应该指出的是,体练必不可少,两相配合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