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意不用力”谈起

2012-12-25 10:54  喻承镛  

         “用意不用力”实为太极拳的锻炼要领之一。然而,对于什么叫做“用意不用力”,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于“用意不用力”这一要领理解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不断提高。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并从而理解这一锻炼要领的真正含义才行。
 
         有人认为,所谓“用意不用力”,就是在打太极拳时,一定要练得“软绵绵”的才行。认为只有那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意不用力”,否则就是带“力”了。
 
        其实,这是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一种误解。笔者经常遇到一些练习太极拳的人说太极拳学了几年了,总觉得收效不大。”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多数人则是由于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问题的错误理解而造成的。
 
        那么,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问题之所以产生误解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打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那就必须做到“松”和“柔”。但这里所谓的“松”和“柔”,并不是要你软弱无力”。太极拳里所谓的“松”,是指思想意识以及全身各个部位都要放松,要做到“松而不懈”;所谓“柔”,也不是软而无力,而是指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要做得柔和。所谓“用意不用力”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说可以完全不用力,而是说不能用“拙力”,要用“活力”。所谓“拙力”,就是僵硬之力;所谓“活力”,则是不僵不滞的“圆活之力”。《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力由脊发,步随身换”。如果说练太极拳可以完全不用力,那又何以谈到“力由脊发”呢?所以有人认为,练太极拳一定要“软绵绵”的才行,只有那样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这显然是对太极拳所谓“用意不用力”这一要领的一种误解。而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锻炼要领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则正是在于没有搞清太极拳中的“松柔”与“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拙力”与“活力”之间的根本区别。
 
        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除了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太极拳的要求,正确掌握好太极拳的各项基本要领之外,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不练“空架子”
 
        所谓不练“空架子”,就是说,必须在太极拳的行功走架过程中“装”上“劲”才行。也就是说,平日行功走架时,在太极拳的每招每式,每个动作当中,都必须“装”上“拧裹”、“钻翻”、“螺旋”劲。通过“拧裹”、“钻翻”、“螺旋”劲的锻炼,练出“惊弹”、“崩炸”、“抖擞”劲来才行。“拧裹”、“钻翻”、“螺旋”、“惊弹”、“崩炸”、“抖擞”劲,称为太极拳的“六合劲”。
 
         经常看到一些体质大体相同,同样经常坚持太极拳锻炼的人们当中,有的人打上一趟太极拳,浑身是汗,而有些人打上一趟,甚至于连续打上二趟三趟过后,却仍然出汗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有些练家,在整个拳架的每招每式,每个动作当中,都“装”上了“拧裹”、“钻翻”、“螺旋”劲,而另一些则是没有“装”劲的结果。这里“装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太极拳的锻炼效果。所谓“装劲”,并不是要你去故意用力,而是要求你通过太极拳各种手型步型的变换;手法步法以及各种身法的进退转折,加上“拧裹”、“钻翻”、“螺旋”劲,从而牵动全身各个部位的大小肌肉群一起更加有效地参加活动。没有“装劲”的练起来,轻松倒是轻松了,但到头来所练的始终不过是一套“空架子”而已。
 
        二、了解太极拳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
 
        能够做到不练“空架子”,仅仅是提高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一个方面。仅在这一方面做到了,还不能完全确切地保障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真正提高,还必须了解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才行。
 
        因为太极拳本身是武术,它同其他各门武术一样,有“体”有“用”,每招每式,每一动作都具有一定的技击含义。所以,它既不同于体操,更不同于舞蹈。尽管由于某些人对于太极拳的不甚了解而称之为“老头拳”,但作为传统武术项目之一的太极拳,其技击含义还是不能否认的。虽然我们今天练太极拳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技击防身,但也应清楚了解太极拳中每招每式、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只有当你彻底了解了太极拳的每招每式、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之后,才能在平日的行功走架之中,把意念很好地贯注到拳路当中去,才能真正做到“练时情中有,用时形内含”。这是提局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万万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讲,不了解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就不可能达到“式式正确、招招得法”的要求。所以,了解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是提高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同时,也只有了解了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之后,才能真正做到不练“空架子”。因此,了解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与不练“空架子”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在太极拳的锻炼中真正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算是有“体”有“用”。真正能够做到体用合一,两者兼备,才算是得到了太极拳的真传。也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更好地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
 
       当然,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不练“空架子”和了解太极拳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仅是对练太极拳的两点基本要求。如果连这两点都做不到,那其他方面也就更谈不上了。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