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如谈“用意不用力”

2012-04-06 17:55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无论是走架还是打手,每一举动都必须用意来指挥,以意去求其精微巧妙,切不可用力。然而,什么是意?怎样用意?为什么要用意不用力?“力”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习者一定要弄明白。
   
  所谓“意”,是指习者的思维器官,在对于太极拳的理论原则及其具体的行功实践要求进行思想活动后,所产生的认识结菒在思想意识中的反映而形成的意识要求。习者有了这动意识要求后,在行
 
  功实践时则必然会以这种意识要求去求达感性的认识,使自身的运动按照太极拳的理法要求进行。习者在这种运动过程中的感觉、思维和想象等等各种心态活动的总和,统称为“晨意”。
   
  当太极拳的理法要求作为在行功实践中所要取得感性认识的结果预先在习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意识观念时,习者在行功实践的活动中必然会以这种意识观念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所以,当这种意识观念的活动由习者的思想器官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发生作用时,人体的随意机能就会实现习者的意识要求。太极拳能够通过人的意识要求对随意机能产生作用,使人体进行极其精微复杂的运动,这是人类特有
的意识对人体具有的高级能动作用的结果。
   
  所谓“用意不用力”之“力”,指的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参与的运动结果。这种力没有意气虚实之分,用力过程简单而缺乏变化,且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向,使对方有机可乘。 
   
  太极拳之所以提出“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就是要通过人的意识的正确活动,将先天自然用能的习惯转变为精微巧妙的内劲。诚然对于初习者来说,由于对太极拳的理法尚不能正确地理解,意识还不能发挥其巧妙的能动作用,因而身不能由己,于是意气跟不灵,行动不听使唤。这些现象在初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习者弄清原理,明白规矩,循于原则,一举一动善于用意,不断地研究揣摩,就能不断地提高意识对随意机能的支配能力,由“用力”渐至“用意”。久练之后,自然能达到意到、气到、形到,所谓“意、气、神”三者的统一。熟能生巧,日久功深,那时周身节节处处皆能听从自己的意识指挥,以至达到说有即有、说无即无、随心所欲的境界。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