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调动“第二心脏”

2011-12-16 14:49  曹一民  

大家都知道打太极拳可以促进气血循环,那么其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呢?

 

 


  人体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机体,我们知道血液遍布全身是从心脏通过舒张、收缩到动脉中去,然后再从静脉回流到心脏,这就叫主循环。可是怎么从动脉过渡到静脉,而又如何使血液将养料和氧气带到每个细胞,并将CO2和废料带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微循环了。所谓微循环也就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它实现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一方面给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另一方面排出废物,这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内环境,是生命机体最基本的保证,因此被誉为生命的源泉。


  为了保证微循环实现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体液的流动;(2)微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对交换物质的通透性;(3)微血管的数量和管径。


  全身微血管长度达96,555公里,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半,仅靠心脏的收缩力难以将血液输送到每个细胞组织,还必须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运动。这种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血的辅助作用,所以在医学上把微循环比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我们的眼睛、耳朵、心脏、胃、肾都存在微循环。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人,微循环远远比锻炼少的人丰富,因为长期不锻炼微循环会闭塞,自然界也是一直存在“用进废退”的法则。


  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很多,长期久坐,全身血液循环很不好,就会发生眼皮发紧、发沉、视力模糊的现象;耳朵里的微循环不畅,人们会发现中青年人就常耳鸣,晚上会失眠、多梦;心血管系统如果发生微循环障碍,胸闷、憋气不容易缓解,还有人总觉得心慌、心悸;胃肠部微循环障碍,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引发腹胀、腹痛、便秘;肾部微循环不好,男性会过早出现性功能障碍;四肢如果出现微循环障碍,人们容易发生肢体发麻、无力、冰凉等症状。毫无疑问,饭局过多,饮食中糖、盐、胆固醇过多以及心理因素都会加重微循环障碍。


  人过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步退化,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在毛细血管中就可能发生淤滞,甚至堵塞。当人体微循环功能出现异常使组织细胞无法正常代谢,细胞既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又不能及时排出废物,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这时,人极容易发生疾病。所以一个健康的人,微循环功能肯定好,微循环好的人,就会长寿,而早衰或患病者,微循环就会程度不同地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在人们发现自己有微循环障碍时,就需要积极去改善了,运动、饮食治疗、药疗可酌情采用。因为这些微循环障碍如果被放任发展,就会引发血管闭塞、功能丧失,病人失明、失聪,心梗、脑梗就会不期而至,到时治疗不仅是花很多钱的问题,效果也不会太好,直接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


  从医学角度讲,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微循环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就难以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这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从临床观察中有许多部位、多系列的测试办法,其中常用的是甲襞微循环观察法和多点温度测量法,手指甲襞是观察微循环的良好部位,通过40-100倍的显微镜,观测从微血管形态、血流动态及血管周围状态三方面进行。


  以下是对两位太级拳锻炼者的甲襞微循环的检查情况:其中一位是练拳20年的老者,他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1)竟相当于年轻人水平;其图形清晰各参数均属正常范围;管绊个数/每平方毫米比较多;管绊直而长,没有畸形;管绊排列有序,序头平直;而另一位学练太级拳时间不长的人,其图形不清晰、畸形化、无序化、管绊短而乱。另外,通过对练拳20年的老者进行太极拳练习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的情况检查,发现:练前:流态为粒线流;练后:流态为线粒流,回流速度明显增快,即甲襞部分参数有明显的变化。


  体温是人体重要指标,反映整体的机能状态以及细动脉供血状态与静脉流出量,通过改变微循环状态而引起局部组织脏器乃至全身温度变化。我们采用无名指端及印堂穴的温度表征测定太极拳锻炼对人体末端微循环的影响效果。


  研究的结果表示:太极拳的短期(30分钟)运动,对人体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影响,无名指端的温度平均升高7 ℃,比平常人高出4 ℃。


  1、对于太极拳习练者(55岁以上)不同种类的太极拳的短期锻炼,对甲襞指标有明显的近期改善效果。


  2、长期太极拳锻炼,有效地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


  3、太极拳演练的熟练、放松和安定对于健身效果有重要影响,所谓“松静平和”、“气血导引”起到了调动微循环这一人体“第二心脏”的作用。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