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太极拳的共同练拳要领

2011-11-02 11:29    

1、心静用意,身正体松。即练拳时始终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身体端正自然,内外放松,不偏不倚,舒松自然。

2、弧形螺旋,中正圆转。做动作时要求呈螺旋式弧形,圆活不滞,做到“一动无有不动”。

3、源动腰脊,劲贯四梢。即以腰为轴的“主宰于腰”。内力发动于腰脊,上行于膀臂,达于指端,下行于腿踝,达于趾端,形成一气贯串的整体劲。

4、轻柔匀缓,柔中寓刚。动作要求轻柔匀缓,如行云流水,如当风杨柳,柔中寓刚,形象健美。

5、连贯协调,虚实分明。练拳走架,连绵不断,转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保持重心稳定,变转灵活。

6、内动外发,呼吸协调。艰难险阻以外引内,以内导外,内外合一,身心兼练。呼吸与动作协调,吸为合、为虚、为蓄,呼为开、为实、为发。“气宜鼓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外柔内刚,发劲完整,富有弹性,不使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虚领顶劲”,头顶中间百会穴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耳要静听身后;用鼻呼吸;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劲——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眉——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松沉,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指——意劲贯注指尖,以中指领劲,中指劲足,余指也劲足。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内缩,防止挺胸或猴胸,称作“含胸”。

背——舒展伸拔,不可弓驼,大椎鼓起,这部分皮肤有绷紧之感,称作“拔背”。

腰——松、沉、直竖,旋转灵活,不可摇摆歪斜。

腹——宜松舒,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外突,不可一味“气沉丹田”。

脊——中正竖直,上下对拉,保持身型端正自然。吸气时上下对拉拔,呼气时上下挤压,加强脊柱的锻炼。

臀——向内微敛,不使突臀,避免“低头猫腰”。

胯——松正含缩,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腰、胯相连,转动时要一致。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旋转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太极拳具有治病保健作用,练拳时要使大脑皮层一部分区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也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到调节作用。长期坚持认真锻炼,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并能清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可以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弧形螺旋的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

太极拳对其他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关节炎、溃疡病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随人则活,由己由滞。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迅速地感觉和判断对方来势,并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对方一微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先,这就是“彼微动,己先动”,“意在人先”,“后发先至”。所谓“引手”,即用招法,试对方虚实,引其出手,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特别是推手实践可以提高肢体反应能力,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使拳套的攻守作用不致流为理想化而能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使套路练习或推手实践相辅相成。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