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会“三大名拳”赏析

2008-07-19 06:03  李伟刚  



  洋弟子到新会”认祖归宗“并在玉台寺展示所学的蔡李佛拳。  文/李伟刚 图/冯耀华

  新会历来“重文”又“尚武”,不仅孕育了明代理学宗师陈白沙以及近代文圣梁启超、史学泰斗陈垣等中华文化人物,还孕育了一批武林精英以及“三大名拳”,即:岭南五大名拳之一的“李家拳”,为清中新会七堡人李友山始创;享誉世界的“蔡李佛拳”,为清中后期新会崖西京梅人陈享始创;岭南“太虚拳”,为清末新会外海南山人伍德文首传。

  “三大名拳”传承越百年,遍播及五洲。本文试对其特色及武学价值进行赏析--

  编者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全国人民心向往之。本期编发的两篇文章,都与奥运会有关,一篇是李伟刚先生的《新会“三大名拳”赏析》,解释了化育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武术的新会“三大名拳”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传承越百年、遍播及五洲的魅力;另一篇是五邑大学梅伟强先生的《华裔少年雷天得:奥运梦想改变世界》,讲述了一个祖籍江门台山的华裔少年对1956年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闭幕式的贡献,即在一封信中“于闭幕式步操时那里将会只有一个国家”的提议。这个少年的梦想,不仅改变了墨尔本奥运会的闭幕仪式,而且还被此后举行的历届奥运会所采用,成了一种传统仪式。让我们一起来赏析美文,并以此表达侨乡江门人民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的祝福……

  “三大名拳”各有特色

  新会自清代以来,二百多年间,产生了三位武林宗师,发展起三个不同流派且自成体系拳种,至今尚生机勃勃,实为武林一大奇迹。

  李家拳:是广东新会七堡人李友山所创。李友山(生于1774年,即乾隆三十九年,卒年不详),是广东南拳 “五大名家”之一。李友山是广州光孝寺少林高僧至善大师的入室弟子。他擅长棍法和腿功,技击异乎寻常,蹴打之术,尤为精绝。他在少林“五形拳”基础上发展成“李家拳”,并与福建来的洪熙官、下四府的刘生、番禺的蔡展光、东莞的莫大昌等号称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家。李家拳诀为:“奇肘卅六有谁知,出挫沈缠捆最宜。剪切盤循成妙用,穿栏拱折护相施。尖横下反兜归后,顿揭连攻腕在前。篡伏低寻高割就,平钩扫脚势难移,尖桥宜用连肘法,巧妙功夫在顿肘。我桥在上宜顿打,我桥在下用缠攻”。该拳种最显著特色是长桥大马、偏身偏步、朴实刚劲,身法以肘攻击为主,出手准确。李公以“铁插手李友山”之誉名镇岭南。其得意入室弟子有陈享等。

  蔡李佛拳:是广东新会崖西京梅人陈享所创。陈享(1806-1875),字典英,号达亭。据史载,其因于广东增城剿匪有功被朝庭封“忠勇侯”官衔和赐“达亭”号;公元1838-1840年(清道光十八至二十年间)曾应两广总督林则徐之邀当其幕客,协助训练水师,抗御外敌及“禁烟”;他不为曾国藩的高官厚禄所诱,却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培植大批军事精英和武术力量。陈享不求闻达,1820年(清道光元年)始,师从李友山习“李家拳”。他集李(李家拳宗师--李友山)、蔡(少林青草和尚--蔡福大师)、佛(洪佛拳 “独杖禅师”之徒--陈远护)三家的拳术精华,共冶一炉,自成一家,于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始创蔡李佛拳,以纪念三位师父。陈享秉承“洪材定取文章事,圣算还推武略功”宗旨,创建“洪圣始祖馆”(后称“蔡李佛始祖馆”),将蔡李佛拳传播到海内外,成为享誉世界的岭南名拳。其最显著特色是包容南拳北派、攻防兼备,武术套路多达193套;编有《蔡李佛拳谱》、《蔡李佛技击学》、《蔡李佛派练拳行功秘要》和医学药理书等传世。

  太虚拳:是广东新会外海南山(现为江门市江海区所辖)人伍德文所传。伍德文(1884-1974),字柏,号雪波,清末秀才,书香世家,尚道崇儒,通晓诗文,其太虚拳及中医技术为家传绝艺。太虚拳根据河图洛书、易学数理,初由武当山道士张三峰所创,其与太极拳同源、同宗、同本、同根,一脉相承,分流异派。太虚拳于清雍正年间传入皇宫,历属清皇拳种,秘不外传。后由咸丰帝之皇叔秘传给伍德文的曾祖父伍荣羽(钦赐蓝顶拖翎、“直隶厅衔”、“荣封二世”龙匾)。伍荣羽归隐新会后,秘传给本后裔伍文兆,伍文兆传给伍学卫,再由伍学卫传至伍德文。正当国运启泰之际,伍德文承太虚之本源,取易医之精髓,遵循“以武为尚,而臻寿域”(伍德文语)精神,乃将太虚拳奉献社会,倾力传播。著有《太虚拳经》、《太虚拳经简纂精华》、《太虚拳歌》、《太虚拳诗歌》和医学书籍《伤寒论简义》、《温病条便简义》等传世作品。其最显著特色是:动作以柔和为主,以圆圈为主,动转自如,连环不断,以养炼功,形柔神劲,后发制人,出神入化。

  “三大名拳”的武学价值

  由于种种原因,在明清之前,武术名拳、武林高手、军事名将等多产自北方。明清以来,各种拳术逐渐由北方传入岭南,广东本土才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质即“南拳北腿”分野的拳术,著名拳种有:被统称为“岭南五大名拳”的洪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刘家拳、蔡家拳;以及蔡李佛拳、咏春拳、太虚拳、虎鹤双形拳、儒拳、白眉拳、南枝拳、佛家拳等。新会“三大名拳”,以中华传统“道、儒、释”文化为思想基础,以中华传统哲学、传统医学、传统兵学、传统武学为科学依据,通过吸收人类一切武术文明、武学经典的优秀成果,进一步弘扬和振兴了中华武林文化。其主要价值是:

  第一、新会“三大名拳”,已成为武林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它与时俱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李友山创立了岭南五大名拳之一“李家拳”;到陈享创立了“蔡李佛拳”;再到伍德文传承 “太虚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会先贤善于学习,创造了“名可名,非常名”的武林特色品牌。

  第二、新会“三大名拳”是一种文化,一种品格,是一种民族精神脊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会“三大名拳”着重于修文德,尚武功,善养“形”、“神”、“精”、“气”,锻造“健、力、美”,追求“天人合一”境界,成为人们感受武林文化乐趣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新会“三大名拳”在与众多武林体系的竞争中,能够开放包容,相通相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三大名拳”不但在新会有用武之地,而且在广东、全国、乃至世界,皆有其用武之地。

  第四、新会“三大名拳”,海内外喜爱者愈千万之众,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动中华武术和中华体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友谊的和平使者,是对外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为进一步发扬光大新会“三大名拳”,笔者建议,应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来规划设计“三大名拳”的传播和发展,大力发展新会区创意武术文化产业,让其爱国品格不朽,创新精神永在,尚武价值永恒,梦想圣火不灭,和谐理念长存。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