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孩童为何要学习圣贤教育? ——陈鑫杨

2017-10-27 10:36  陈鑫杨  

(中国太极拳网报道)孔子有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本身是告诫为人子女,在上敬重父母尊长,则安身守分;为下尊重兄弟姊妹,则谦和有朋;出言严谨有信,则专心细致;关心他人而无分别,则胸怀开阔;亲近仁德,则明辨取友。此之谓小成。

“长浮华,成何人”。这句话批评得很不客气,增长的就不是道德学问,是浮华之气,就变得傲慢,变得是夸夸其谈,那成什么样的人?古人有一个批评的词叫伪君子。

只注重孩子学校的功课,那个成绩分数,没有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结果学习愈好他的傲慢愈重,浮华之气愈严重,品德愈亏缺。钟茂森教授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是讲一个华人孩子读书上学,孩子跟这个老师很好,老师也很喜欢他,因为这个孩子读书成绩非常优秀,可是有一天当这个老师走到校门口,正看到这个孩子对着一个年长的妇女在那里生气吼叫,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年长的妇女是他母亲。他母亲知道孩子在学校得了感冒,特地送药来,结果这个孩子竟然对他母亲大吼大叫。事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就老实承认,因为怕自己母亲来学校,同学看见都会笑话他说:“你家老奶奶怎么来了?”因为他母亲年纪比较衰老,他不愿意让他母亲被人看见,他觉得这样会丢面子。

学习好的孩子竟然有这样浮华之气。一个人孝都没有了,他真的成何人?说句不好听的话,用《孟子》里头的一句话讲,“与禽兽何异?”因此品德提升比什么都重要,不可以只学文不力行。

这个学文,现在学校也都不注重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教育,连学文都没有了,只学点科技常识,我们的下一代怎么可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恢复传统文化教育、恢复伦理道德教育,这是当务之急。

故古人在此基础上,增加儒学之教,非为官之学,实为安身立命之学。时教,则必有正业,退息,则必有居学。出言合乎礼法规矩,行为合乎法度仁爱,德行使人尊重,做事有礼有法,进退有度不失分寸,明辨是非便择友有度。

一句话概括:“儿小任性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劲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是故“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经典为先辈总结勉励提升后辈经验教训之教化。正如先辈所言,“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如春天般温暖有力,如母亲待孩子般温柔安详。

经书教育的学习,不断增强孩子领悟力,提高其自身对事物认知与感悟,悟性便由此而来,循序渐进,着急不得一丝一毫。圣贤的教诲,又如若家规般,深入内心,安根立命。如《小兒語》云“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润物细无声的圣教中,不断滋养孩童仁德心,长养其智慧心,便自然开阔胸襟,提升阅读能力了。


作者拳照

作者陈鑫杨:自幼习武,自进入大学期间跟李伟民老师开始学习太极拳。后经李伟民推荐,16年9月在郑州陈鑫太极研修院跟随刘正楷,鲍静潜两位老师开始专业系统学习陈氏太极拳。

中国太极拳网报道

责任编辑:筱宾



微信公众号:cntjq_net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精彩太极资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www.cntjq.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太极拳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阅读 :

教育 陈鑫杨 太极拳
热门图文
首页|太极号|网站地图|提意见

客服电话:0391-3820890